詹伯慧教授,广东饶平人,生于1931年,中国当代最具影响的语言学家之一。詹教授是暨南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获得者,暨南大学复办后首任文学院院长、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创始人,汉语方言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创建了我校中文系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现代汉语博士点,对我国的语言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超过一个甲子的学术生涯中,对汉语方言、汉语辞书、汉语应用和汉语规范等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和教学工作,研究成果辐射至日本、新加坡、法国、美国等地,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一、著作等身,桃李天下
1990年,詹教授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我校中文系创建了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现代汉语博士点,1991年开始招收攻读汉语方言学博士研究生。迄今,詹教授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9人,硕士研究生9人。1994年, 我国首批5名攻读汉语方言学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其中有4名是詹教授门生。如今詹教授的门生都已成为汉语方言学界的骨干力量,语言学界把这支富有活力的汉语方言研究团队戏称为“詹家军”,这正是詹教授教书育人、注重团队建设的成果。
詹教授从教68年(1953-2021)来,在汉语方言、汉语辞书、汉语应用和汉语规范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早年参加由北京大学袁家骅教授主持的《汉语方言概要》的编写工作,负责编写粤方言和闽南方言两章,约占全书50万字中的三分之一。此书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论述汉语方言的著作,在海内外学术界影响很大。他在辞书的编纂方面也卓著成绩,曾担任《汉语大字典》编委多年,主持该字典的收字审音工作。他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方言分科的副主编,撰写了许多方言方面的条目。2013年冬他以82岁高龄接受学校返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学大型辞书编纂的理论研究与数字化建设”,以首席专家身份主编《汉语方言学大词典》,全书465万字,包括上、下两卷。这部被誉为汉语方言学史上一座丰碑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大型百科性方言学辞书,涵盖汉语方言学科的方方面面,描述了全国各地的主要汉语方言,系统展示了汉语方言学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部方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先后获评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2019)、中华优秀出版物(2020)、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20)。
詹教授多次应聘到境外著名学府讲学。1980年至1982年,他作为我国教育部推荐的首位学者受聘到日本东京大学讲学两年,为中日两国语言学界的学术交流开了先河。他的《现代汉语方言》一书被译成日文在东京出版,当年听他讲课的日本学生,如今大都已成为日本汉学界的知名学者。此后詹教授先后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1990)、新加坡国立大学(1998)、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1998)、香港大学(1986、2000、2004-2017)、香港中文大学(1987、1992)、香港科技大学(2005)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1995)等著名学府担任客座教授或开设讲座。他所授的课和他所作的学术讲演都给听讲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普遍的赞誉。
詹伯慧教授已刊著作逾40部,发表论文逾400篇。先后出版过《汉语方言文集》(日本东京龙溪书舍,1982)、《语言与方言论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方言共同语语文教学》(澳门日报出版社,1995)、《漫步语坛的第三个脚印——汉语方言与语言应用论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增订本2006)、《詹伯慧(1953-2008)語文評論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詹伯慧自选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等六部个人论文选集。他还主编了一套通俗性、应用性的《大家小书》,他自己的《语文杂记》(2010)作为首册出版。他主编的广东省社会科学“七五”、“八五”、“九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成果《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本,1987、1988、1990)、《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1994)和《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1998)等多次获评为国家教委和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他主编的全国高校通用教材《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获评为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由他主编、粤港澳三地一批粤语学者共同编纂的《广州话正音字典》以及由他主编的《广东粤方言概要》在2002年相继出版,受到学术界的好评。《广州话正音字典》为我国第一部方言正音字典;《广东粤方言概要》于2005年5月荣获广东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政府奖),是广东语言学科大量著作中获此殊荣的唯一一部著作。詹教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和1997年他连续两度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2006年,暨南大学授予他终身贡献奖,2011年6月,他更获评为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是全省获此殊荣的16位社会科学家中唯一一位中国语言学家。1988年他当选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和1998年又连续两届出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0-2000年,他连续两届被广东省人民政府任命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他曾为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并连续担任第一届至第十七届(1981-2013)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自1986年起,他连续被选为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20多年。
二、“爱”字当头,家国情怀
2014年04月23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了一篇《詹伯慧先生:“爱”字当头做学问》的文章,这篇文章集中概括了詹教授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核心理念:热爱专业、爱护培养后备人才;同时詹教授有浓烈的家国情怀,爱国爱家乡,用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服务国家建设的大局。为了国家的建设、发展,詹教授始终是一位和谐的语言生活的倡导者。詹教授经历了新中国几乎所有重大的语言文字工程,从推普到方言保护,从汉字规范化到方言用字,他始终胸怀全局,既强调推广共同语、规范汉字的重要意义,也始终强调中华文化的根脉在各地的地方文化中,他提出“留住方言留住根”。
1983年,詹教授从武汉大学调回暨南大学,面对广东复杂的方言状况和相对滞后的普通话普及情况,多次呼吁大力推广普通话以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同时,他身体力行,为“推普”工作培训骨干、担任普通话比赛评委,为媒体撰写“推普”稿件,撰写普通话学习手册……只要是“推普”的工作,他再忙再累也会挤出时间给予支持,从不推辞。为表彰他的业绩,1992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他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称号。而投入“推普”的同时,他也始终主张“推行一种、保留多种”,要让方言继续发挥在文化领域中无可取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方言保护日渐提上日程,语言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这一重要观念的确立,离不开以詹教授为代表的语言专业工作者的大声疾呼。他带领团队躬耕田野,十年间走遍珠三角、粤北、粤西,相继推出《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为广东粤语勾勒出轮廓,为粤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随着对闽、粤、客等方言的调查进一步深入,詹教授和他的团队掌握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使过去长期无人问津的广东方言研究“荒地”越来越少。“詹家军”的学术成果,与全国其他地区一道,以百花齐放之势,汇聚起了中国汉语方言学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期。
三、平生积蓄,奖掖后学
詹教授是一个影响巨大的人文学者。2020年,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保护丰富的语言资源,繁荣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他捐出毕生积蓄50万元人民币,设立“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奖励那些对中国语言和汉语方言研究有贡献的学者。“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的设立,将极大地激励语言和方言的研究,成为新时代中国的语言学事业的有一个重要标杆,必将对中国的语言学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2018年,为进一步强化方言学文献资料的系统搜集与整理,詹教授向暨南大学图书馆捐赠毕生藏书,建立“暨南大学汉语方言学文献资料中心”,现首批馆藏书刊共1万余册。
大家之“大”,大在众多重要贡献,大在格局和眼界,大在胸襟和情怀。从这个角度来看,詹教授很早就已成为业内公认的大家。他从高处立意、大处着眼,几十年如一日推动方言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同时又是有学有乐、有乐有学的人,跟他交往过的人都能从中汲取为学和做人的智慧。
詹教授活到老,学到老,执着追求,坚持不懈,乐观向上,注重团队,奖掖后学。他身上的高贵品质,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附录 詹伯慧教授获奖情况、主持的项目及论著
一、获奖情况
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5年,主编的全国高校通用教材《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获评为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5年12月,主编的《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本)获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7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5年5月,主编的《广东粤方言概要》获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06年,暨南大学授予终身贡献奖;
2011年6月,获评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
2018年,主编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获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9年12月,主编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获第七届中国优秀出版物奖;
2020年1月,主编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2021年6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授予纪念中国民主同盟成立八十周年杰出盟员;
2021年6月,主编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上下卷)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正式奖。
二、主持项目
主持广东省社会科学“七五”、“八五”、“九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多项,成果为《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本,1987、1988、1990)、《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1994)和《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1998);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学大型辞书编纂的理论研究与数字化建设”,主编该项目之《汉语方言学大词典》(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年)。
三、主要论著
1.著作:
《汉语方言概要》(参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
《现代汉语方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1983年被译成日文在东京出版,1991年台湾以繁体字出版)
《浠水方言纪要》(日本东京龙溪书舍,1981)
《汉语方言文集》(日本东京龙溪书舍,1982)
《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本,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1988、1990)
《语言与方言论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
《方言共同语语文教学》(澳门日报出版社,1995)
《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广州话正音字典》(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广东粤方言概要》(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漫步语坛的第三个脚印——汉语方言与语言应用论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增订本2006)
《詹伯慧(1953-2008)语文评论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语文杂记:大家小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詹伯慧自选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
《汉语方言辞书编纂的理论与实践》(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汉语方言学大词典》(上下卷)(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
2.论文逾400篇,主要有:
《对争论语法理论问题的意见》(《中国语文》,1954年03期)
《粤方言中的虚词“亲住翻埋添”》(《中国语文》1958年03期)
《海南岛军话语音概述》(《语言学论丛》3辑,1959)
《潮州方言》(《方言与普通话丛刊》第2本,1959)
《收集和整理汉语方言词汇》(《中国语文》1959年11期)
《谈汉语方言语法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中国语文》1965年03期)
《汉语字典词典注音中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1979年01期)
《对香港语言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语文》1996年02期)
《再论语言规范与语言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二十年来汉语方言研究述评》(《方言》2000年04期)
《方言分区问题再认识》(《方言》2002年04期)
《关于汉语方言用字问题》(《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
《汉语方言的研究及其应用》(《语文研究》2005年02期)
《粤语研究的当前课题》(《方言》2007年03期)
《让汉语拼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03期)
《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学术思想研究专题》(《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广东汉语方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粤语是绝对不会沦陷的——对出现“废粤推普”风波的一些思考》(《学术研究》2011年03期)
《让汉语拼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语言文字应用》2013年S1期)
《浅论汉语言学科建设和发展》(《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大力加强汉语方言的应用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对汉语言学科建设的一些浅见》(《学术研究》2013年05期)
《略论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学术研究》2015年01期 )
《汉语方言学大词典与汉语方言学科建设》(《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9期)
《杂议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学术研究》2017年09期 )
《保护和善用语言资源》(《语言战略研究》2017年第02期)
《汉语方言学大词典》说略》(《方言》2018年01期)
(供稿: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